凡為有情世間皆苦多樂少樂易消逝苦漫長有情者無不尋求身心出苦得樂之道。苦樂之受不離心識主體之納受、認知與排解進行,因認知明了心情穩定;故能暫止苦境之逼迫,更因穩定了知而突破排除迷惑,以致得能了苦得樂。故離苦者當從觀察一己現前身心狀況,而謀思改善;以止苦、離苦,求樂得樂是為止觀存在之理由。


    吾人一己之生命狀況與宇宙有情之生命狀況的苦樂共鳴,是為全體生命之實相,故有一念具十法界;十法界為一念之性理相通。所以一己之止觀為全體之止觀,但觀一己身心即觀法界身心,己欲得離苦之體驗,端為全體離苦之所需。故觀眾生苦而發大心修止觀;因是心量廣大,當下一念果因同時,隨念隨覺是名圓修止觀發心。


     雖有發心,但亦有下手處。下手初方便者先熟讀 [小止觀]以得止觀大概印象,后再閱 [六妙門] 為方便延伸。便得以 [安那般那 ]息門禪攝心,雖共世間但亦為無漏之基。再則基本修法以禪波羅蜜為主,務必熟讀再三,嫻熟九次第之大綱。此練禪無間次第為出世諸禪所共,能免闇證之誤。 其中四無量心之理念對心量的展開甚有助益,能淡化執取。由欲界定之身心觀察,至未到地、乃至四禪、四空、四無量及以滅受想,則共三乘出世無漏之理備矣!


 


___本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js326 的頭像
    mjs326

    法印

    mjs3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